子厚先生哀辞

先生负材气,弱冠游穷边。
麻衣揖钜公,决策期万全。
谓言叛羌背,会可执而鞭。
意趣小参差,万金莫留连。
中年更折节,六籍事精研。
羲农讫周孔,上下皆贯穿。
造次循绳墨,儒行无少愆。
师道久废阕,模范几无传。
先生力振起,不绝尚聊绵。
教人学虽博,要以礼为先。
庶几百世后,复睹三王前。
释老比尤炽,群伦将荡然。
先生论性命,指示令知天。
声光动京师,名卿争芦延。
寘这石渠阁,岂徒修简编。
丞相正自用,立有荣枯权。
先生不可屈,去之归卧坚。
孤嫠聚满室,糊口耕无田。
欣欣茹藜藿,皆不思肥鲜。
近应诏书起,寻取病告旋。
旧庐不能到,丹旐风翩翩。
人生会归尽,但问愚与贤。
借令阳虎寿,讵足骄颜渊。
况於朱紫贵,飘忽如云烟。
岂若有清名,高出太白巅。
门人俱絰带,雪涕会松阡。
厚终信为美,继志仍须专。
读经守旧学,勿为利禄迁。
好礼效古人,勿为时俗牵。
修内勿修外,执中勿执偏。
当令洙泗风,郁郁满秦川。
先生傥有知,无憾归重泉。

司马光

司马光(年0年9年年年月年7日-年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你喜欢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数亩低田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阴拂暑风光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寥,绿草被阶庭。
空穴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君并。
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兰芝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傥终顾眄恩,永副我中情。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
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无馀 一作:无余;青霄 一作:青天)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雨意欲成还未成,归云却作伴人行。
依然坏郭中牟县,千尺浮屠管送迎。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