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国学 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1. 首页
  2. 名句
  3. 王维

王维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送李判官赴东江》

  •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

    《别辋川别业》

  •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出自王维《酬郭给事》

  •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出自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松皮如鳞,柏皮缠身。

    《山水论》

  •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待储光羲不至》

  •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答裴迪》

  •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敕赐百官樱桃》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出自王维《终南山》

  •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赋得秋日悬清光》

  •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出自王维《早春行》

  •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济上四贤咏·崔录事》

  •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偶然作六首》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出自王维《秋夜曲》

  •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赋得秋日悬清光》

  •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 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

    《听百舌鸟》

  •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 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

    《山水论》

  •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

    《山水论》

  •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出自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归辋川作》

  • 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

    《投道一师兰若宿》

  •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

    《山水论》

  • 晚田始家食,余布成我衣。

    《赠刘蓝田》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 1
  • 25
  • 26
  • 27
  • ...
  • ...
  • 30
名句
  •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 举头畏触,摇足恐堕。
  • 郎意浓,妾意浓。
  • 会稀投得轻分、顿惆怅。
  • 而焉得亡之?
  • 飞霙弄晚。
  •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 软红路接。
  • 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 以恶易好,以私废公。
  • 莫凭小栏干。
  •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 国家防塞今有谁?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 于胥乐兮!有駜有駜,駜彼乘牡。
诗文
  • 赠李白 唐代 杜甫
  • 夜宿山寺 唐代 李白
  •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代 柳宗元
  • 花岛 唐代 韩愈
  • 从军行七首 唐代 王昌龄
  • 条山苍 唐代 韩愈
  • 偶成 宋代 李清照
  • 集灵台·其一 唐代 张祜
  • 江村 唐代 杜甫
  • 还旧居 魏晋 陶渊明
  • 绝句 唐代 杜甫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代 孟浩然
  • 春晚书山家 唐代 贯休
  •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代 元稹
  • 清平调·其一 唐代 李白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唐代 刘长卿
  • 竹石 清代 郑燮
  • 送灵澈上人 唐代 刘长卿
  • 游钟山 宋代 王安石
  • 金谷园 唐代 杜牧
© 2025 万卷国学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