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关闭
首页
名句
李贽
李贽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
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
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既到麻城,见我言曰:我欲游嵩少,彼显者亦欲游嵩少,拉我同行,是以至此。
《又与焦弱侯》
今山人者,名之为商贾,则其实不持一文;称之为山人,则非公卿之门不履,故可贱耳。
《又与焦弱侯》
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己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
《又与焦弱侯》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童心说》
郑子玄者,丘长孺父子之文会友也。
《又与焦弱侯》
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童心说》
有则幸为我加诛,我不护痛也。
《又与焦弱侯》
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赞刘谐》
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
《又与焦弱侯》
至九江,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随转而北,冲风冒寒,不顾年老生死。
《又与焦弱侯》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赞刘谐》
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又与焦弱侯》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出自
李贽
《独坐》
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童心说》
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
《童心说》
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也耶?
《又与焦弱侯》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童心说》
盖彼全不曾亲见颜、曾、思、孟,又不曾亲见周、程、张、朱,但见今之讲周、程、张、朱者,以为周、程、张、朱实实如是尔也,故耻而不肯讲。
《又与焦弱侯》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童心说》
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童心说》
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
《童心说》
幸而能诗,则自称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
《又与焦弱侯》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童心说》
幸而能讲良知,则自称曰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
《又与焦弱侯》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邴原泣学》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赞刘谐》
然显者俟我于城中,势不能一宿。
《又与焦弱侯》
1
2
3
4
名句
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周含郑怒,楚结秦冤。
众欢曰:善。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玉屏水暖微香。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匪适株林,从夏南!
采山钓水美而鲜。
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
子车仲行。
其母不爱,安能爱君?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又安有我于其间哉?
书曰:公矢鱼于棠。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会少离多看两鬓。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诗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代
王维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
李白
冬郊行望
唐代
王勃
杂诗十二首·其五
魏晋
陶渊明
咏二十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唐代
元稹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代
杜甫
春思
唐代
李白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唐代
白居易
鸟
唐代
白居易
渡浙江问舟中人
唐代
孟浩然
雨晴至江渡
唐代
柳宗元
早发白帝城
唐代
李白
野田黄雀行
两汉
曹植
春雪
唐代
韩愈
古怨别
唐代
孟郊
赠别二首·其二
唐代
杜牧
章台夜思
唐代
韦庄
夏夜苦热登西楼
唐代
柳宗元
叹花
唐代
杜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
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