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若稽古圣皇。重晖日光。开博望之苑。辟思贤之堂。华馆三袭。琱轩四下。地则经省而书坊。人则后车而先马。相彼草木兮。或有足言者。吁嗟青苔。今可得而闻也。借如灵山偃蹇。巨壁崔嵬。画千峰而锦照。图万壑而霞开。王孙逝兮山之隈。披薜荔兮践莓苔。怅容与兮徘徊。一去千年兮时不复来。至若圆潭写镜。方流聚玉。苔何水而不清。水何苔而不绿。渔父游兮汉川曲。歌沧浪兮濯吾足。桂舟横兮兰枻触。浦溆邅回兮心断续。别有崇台广厦。粉壁椒涂。梁木兰兮椽玳瑁。草离合兮树珊瑚。白露下。苍苔芜。暗瑶砌。澁琼铺。有美人兮向隅。应闭门兮踟蹰。心震荡兮意不愉。颜如玉兮泪如珠。请循其本也。见商羊兮鼓舞。召风伯兮电赴。占顾兔兮离毕星。雷阗阗兮雨冥冥。浩兮荡兮见潢污之满庭。倏兮忽兮视苔藓之青青。尔其为状也。羃历绵密。浸淫布濩。斑驳兮长廊。夤缘兮古树。肃兮若远山之松柏。泛兮若平郊之烟雾。春淡荡兮景物华。承芳卉兮借落花。岁峥嵘兮日云暮。迫寒霜兮犯危露。触类而长。其生也蕃。莫不文堦兮镂瓦。碧地兮青垣。别生分类。西京南越。则乌韭兮绿钱。金苔兮石发。苔之为物也贱。苔之为德也深。夫其为让也。每违燥而居湿。其为谦也。常背阳而即阴。重扃秘宇兮不以为显。幽山穷水兮不以为沈。有达人卷舒之意。君子行藏之心。唯天地之大德。匪予情之所任。
杨炯(650年-692年),字令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风,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夷吾相桓公,岂复偶际会。
观其平生心,身已有所委。
天方困生民,吊伐实在己。
求居寓所欲,纠与白等耳。
堂堂东海邦,内政谨疆理。
南荆北达燕,玉币走千里。
仲尼免左衽,自以身受赐。
孟轲圣之偶,非薄良有谓。
彼狂后世儒,诋毁恣轻议。
嗟哉不量分,讵解圣贤意。
区区彼商鞅,操术良非是。
为法昧所从,以身受其弊。
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
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娇子多好言,欢合易为姿。
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常恐新间旧,变故兴细微。
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